北京校长印象2015年之1
大约3周前,北京14中这所新西城的名校迎来了它新的掌门人张琳。这里的师生此前也许不会想到,怎么会是一所纯初中校、普通校的校长来接手14中这所负有盛名的老牌校、大校?其实,这一人事更替很正常,无“玄机”,因为张琳在她原有的平台徐悲鸿中学初中部已经做得很完美了,她需要在新的平台上、在名校长王建宗工作的基础上再次呈现她工作上的尽善尽美。她的徐悲鸿中学初中部就值得你细细品味,在那小小的校园里,师生们是那样的愉快,那样的阳光。“徐初”师生的气质是高雅的,“徐初”的校园是有品位的,是有匠心的,是值得极个别“土豪学校”好好学习的——看了徐初的校园设计,很多人会发自内心地想:原来我的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手相比根本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眼光和品位问题,是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解的问题。张琳的成功验证了这样的朴素道理: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因为无论是在66中做副校长期间、在赴日留学期间、在徐初任校长期间,张琳都在为未来的事业准备着。这位心态阳光的、积极向上的女校长在办学上拥有一颗“奔腾的心”。您不用担心她能不能接好14中这一棒。她将稳稳地接棒并带领14中跑出应有的新常态。
北京94中校长:刘国雄
外表温和的刘国雄,说起话来也不紧不慢,说出的话却颇有点儿硬朗:“没有智慧的人不懂得改革,没有担当的人不会改革。”
数学特级教师、教研主任、教学副校长、中学党支部书记、教育局副局长、示范中学校长……多重角色经历,使刘国雄有些与众不同。
2011年初,刘国雄从湖北的一个地方教育局副局长应聘到朝阳区,任陈经纶中学副校长、党总支书记。
“我在94中每天都在做难题。”数学特级教师刘国雄管理学校像教数学一样沉稳而条理清晰、严谨而去复杂化:当校长的第一个半年,修订和新制定3万多字27项制度,让管理有章可循;立“以人为本”校园文化,求管理效益最大值;两年不到,做加法承办了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如今的94中,因为这个外柔内刚的校长,有了更多内涵发展的张力。
大兴七中校长:贾海军
师生们都挺喜欢听他讲话。他说话时的目光轻轻地与你对视,表情平和,语速稍快,不时冒出一句经他修饰加工过的精彩话语,以调动你作为他听众的兴趣,比如,他说对学生的教育要“带土带根带泥带叶接地气”;又比如,他说学生减负老师就得“加负”,加负是累的,“但人躺着也累,关键要让老师体验到工作的兴趣和专业发展的生长性。”他对教育悟出了道道首先得益于他的学习钻研,得益于他在实践中曾做过了大兴德茂中学、长子营中学等农村校校长,还得益于他正师从于京城教育老前辈李金初校长等大师级的人物。见过大世面、有过基层的经历加上个人好学,使得贾海军在大兴的名头很大,大到很多同行校长都把他作为成长发展的风向标。小个子贾海军称得上是办学的小巨人。
延庆四小校长:段金星
他人接手校长后的四小还能保留今天四小的味道吗?他人接手后若不改变四小,能顺着段校长的思路在今天四小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吗?的确,在四小的学校管理上,在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棋文化”、传统文化建设上,段校长可谓“登峰造极”了,你能想到的他都想到了,你想不到的他也想到了。他把棋类蕴含的文化精髓与教育有效地融合在了一起,将传统文化教育与人的成长教育有效融合在一起了。作为有资历的延庆名校长,段金星在小学教育的成就已达到了校长们认知领域的最新高度。他对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大的方面、每一个精微之处都了然于胸。他是教育的智者和优秀的践行者。在办学上,他推崇“无为而治”,秉承生态教育,做放手的教育者,让学生成为主人;管理上,他允许教师“失误”,不做古板严肃的管理者,坚持笑对老师。笑,是段校长生活的态度,他真诚地笑,爽朗地笑,动情地笑,自然地笑……他的笑具有感染他人的强烈的力量,他的笑折射出他的温和与慈爱。四小正以“打造生态教育特色,创建京城知名小学”为目标。这个目标离段金星很近。
延庆县康庄中心小学校长:纪桂武
纪桂武是一位懂教育的校长,以“教育需要执着,也需要智慧”为座右铭的他,在从事校长工作的15年中,始终保持对教育清醒的认识。他提出了“创造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纪桂武还是一位懂足球的校长,从教育的视角看足球,提出“小足球、大教育”的理念和“以球润德、以球健体、以球启智、以球育美”的校园足球目标,以足球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他倾力推进全员足球,在全校开设足球课,组织教师自编足球课间操、举办学校足球节,形成了“人人能踢球、班班有球队、周周有比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独特校园足球模式。校园足球成为孩子们的共同兴趣爱好,每一个孩子的每一天都享受着足球带来的快乐。康庄中心小学的山里娃还曾把足球踢进鸟巢,学校足球队多次获得北京市亚军,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纪校长也因此被着名足球教父金志扬誉为“足球校长”,足球也成了康庄中心小学独特的文化标识。在纪校长的带动下,学校走上内涵发展之路,短短5年间,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成为了京郊有特色、有品质、有名气的学校,并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北师大实验幼儿园园长:黄珊
黄珊是名人之后,她的母亲是一代影人陶玉玲女士。陶玉玲女士主演的《柳堡的故事》中的“二妹子”曾经家喻户晓,“九九那个艳阳天,十八岁的哥哥坐在河边”那首老歌就是《柳堡的故事》的主题曲。作为名人之后,黄珊在事业上也是风生水起,她是师大的研究员,也是北京市特级教师,是师大国家公费师范生的兼职导师,是多个高水平部级课题的负责人和多部幼教专着的编委。领军师大实验园,无异于领军全国幼教领域。如果您像我一样对幼教一知半解,您在师大实验园转转,也会大大惊讶:原来幼教也可以做得像大学一样有研究功力,有文化底蕴,完全不仅仅是带着孩子们唱啊跳啊闹啊或简单地拿个所谓的幼教流行理念嫁接课程就完了。这里是幼教智慧的集散地,是幼教专业发展的前哨。这里拥有北师大图书馆学前分馆、多功能厅、音乐教室、专业琴房、操场、资料室、现代化的厨房等,每班有配套的活动设施,并结合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提供丰富、充足、适宜的室内外玩具。这里的家长多是师大教师,时刻在审视园长的办园水平,这里的老师基本都是本科学历,还有近30位硕士。可见,在师大园担纲园长,该有多高的水准!黄园长,可期待!
老廖 雷玲 胡畔
老廖:关于教育的一孔之见
-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