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状元阴盛阳衰,拯救男状元迫在眉睫(2)
辽宁
34.38%
65.63%
28
福建
33.33%
66.67%
28
河北
33.33%
66.67%
30
北京
32.35%
67.65%
女状元称霸高考考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贡献最大
中国大学排行榜第1人、艾瑞深研究院名誉院长蒋国华教授指出,如果把时间跨度再放大,美国华盛顿大学曾对1665-2010年这345年间的1800个学科领域男女学者所发表的论文进行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女性学者的学术论文发表趋势正在好转,但是,在200万篇学术文章中,女性学者的诸项指数均明显低于男性。比如,在这345年间,在全部论文的作者中,女性作者仅仅占22%,且其中女性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更少,只有19%。再次,从论文作者排名位次看,女性作者大多排在第三、四甚至第五及更靠后的位置。迄今为止的包括基因科学在内的研究表明,男女两性确有生物学上的天然差异,比如,男性的大脑比女性的大脑要大15%~20%。不仅如此,这些差异广泛存在于大脑结构、大脑的内容物、大脑的功能等诸多方面。
一般而言,男性更善于空间任务和运动技巧,而女性则比较擅长记忆和语言。但是,并没有证据证明两性间这样的生物学差异与优势覆盖了全部的男性或女性。英国心理学家则更是认为,性别差异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于大脑中的。相反,它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有周围的环境塑造和调整。艾瑞深研究院名誉院长蒋国华教授指出,事实上,“社会环境会对你是谁,你怎样思考以及你要做什么产生影响。”归根到底,男女两性大脑的确存在天然区别,但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后天环境并没有改变男女脑子结构及其性状,而只是让男女中间都具有优秀性状的那部分男人和女人发展得更充分了。这很可能是迄今对于我国高考出现所谓“阴盛阳衰”现象的最科学的解析。
一项跨文化研究结果显示,从大多数国家数学考试高分获得者的比例看,男生始终是多于女生。艾瑞深研究院名誉院长蒋国华教授指出,在当代,男女的这个差距在不断缩小,说明能力和成绩差异并非是一道绝对的一成不变不可跨越的鸿沟。男女两性大脑各有特点,各有所长,男女两性互补,构成一个有机而多彩的世界。2000年以来,中国高考状元出现“阴盛阳衰”的暂时现象,这可能是人类在追求两性平等的伟大征程上中国基础教育的引领性贡献,未来也会消失。
-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