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综治(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亮点纷呈
茂名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所有,转载如有侵权,烦请告知删除!
许光、李红军、刘芳等市领导重视综治(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观看禁毒教育展。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茂名市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一体两翼三大抓手”工作思路,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茂名、法治茂名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亮点纷呈。
我市召开打击治理电信诈骗工作局际联席会议。
市公安局开展“325”电信诈骗案收网行动。
亮点一:
打击整治电信诈骗
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电白区因电信诈骗先后被公安部、省综治委、省公安厅挂牌整治,电白区知耻而后勇,区委、政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在省、市大力支持下,以打开路,综合施策,经过持续有力的打击整治,取得明显成效。至11月底,全市立电信诈骗刑事案件363宗,立案数与去年同比下降45.41%,刑拘395人,逮捕241人,无一罪犯被判缓刑。电白区已从“电信诈骗重点整治区”变为“打击电信诈骗经验输出地”。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工作简报刊发了我市的经验做法。今年4月、11月,公安部携中央媒体采访团两次到电白采访,深入报道电白区打击整治电信诈骗的经验做法。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集中报道了我市打击整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先进经验。7月18日,省公安厅在电白召开重点整治现场会,向全省介绍“电白经验”;我市有关部门还应邀赴厦门、泉州、杭州、南京等地交流打击防范电信诈骗工作。
市中级人民法院举办首批主审法官宣誓仪式。
市检察院举办市检察机关员额内检察官宣誓仪式。
亮点二: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试点
获省委充分肯定
我市作为全省司法体制改革四个试点市之一,2014年7月,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和茂南区、高州市“两院”开展第一批司改试点。今年1月,电白区、信宜市、化州市“两院”开展第二批司改试点,我市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推开。目前,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基础性重大改革正在稳步推进。1至11月,市中级人民法院一线入额法官人均结案124.42件,同比增长180%;院庭长共承办案件908件,同比增长1.06倍,占全院案件总数23.11%;参加合议案件1298件,同比增长43.11%。其中,承办重大复杂、疑难案件244件,占所承办案件总数的29%。今年5月,市检察院针对领导审批多直接办案少的问题,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直接办案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要求副检察长在分管的业务范围内直接承办案件,其中一项分管业务的直接办案数应不少于该部门年度人均办案数10%;专职检委在协助副检察长分管业务范围内直接承办案件,直接办案数应不少于该部门年度人均办案数的20%;科长(部门负责人)不得低于本部门年度人均办案数的50%。全市“两院”的审判、检察质效进一步提升,得到省委的充分肯定。在今年5月28日召开的省委深化改革工作推进会上,我市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经验作为亮点材料予以印发。
亮点三:
无邪教创建
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无邪教创建示范工作,进一步促进反邪教工作在基层的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央考核组对化州市无邪教创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化州市位列全省第一,向中央防范办申报“全国无邪教创建示范县”。高州市分界镇、化州市南盛街道、茂南区新坡镇等3个镇(街)、茂南区河西街道油城社区等15个村(居)被省申报“全国无邪教创建示范镇、村”。全市还有2个镇(街)、10个村(居)申报全省无邪教创建示范镇、村。今年10月18日,省委政法委在化州市召开全省创建无邪教示范工程现场会(粤西片会),肯定和推广我市无邪教创建工作经验,茂名市、化州市、高州市分界镇分别在会上介绍经验。化州市拍摄的市、镇街党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无邪教创建访谈电视系列节目工作创新经验被《省委政法委简报》刊发。广州、深圳、佛山、江门、肇庆、阳江、湛江、云浮、汕尾和天河区、南海区等十多个市、区政法委、有关镇(街)领导先后到我市参观指导无邪教创建工作。
我市举办“民生与法治”普法宣传活动。
亮点四:
全国“六五”普法荣获多项殊荣
今年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创新理念扎实推进普法工作,搭建多形式群众认知认可的普法平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开展大型普法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1至11月,全市村(居)律师为基层提供法律服务约10多万人次,派发法律法规宣传单张、小册子等150多万份,提供法律咨询4万多人次,审查合同、提供法律意见1122件,直接或间接参与调解纠纷17580多件,参与法律援助案件653件,上法制课、法律培训15040多场次。依托市、县两级德育学校(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起4个中小学生普法教育基地。高州市石仔岭街道镇大岭村委会板桥村,筹资7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400多亩的村级法治生态公园;茂南区公馆镇周坑村也建起了村级法治公园。从2016年3月起,市依法治市办、市普法办联合市司法局、市信访局、市广播电视台在市区人民广场开展每月一主题的茂名“民生与法治”普法宣传活动。今年5月,第八次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对全国“六五”普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茂名市普法办被评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茂南区被评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区)”,市交通运输局政策法规科科长肖联兴、茂南区新坡镇车田村委会主任柯木坤被评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
省人大常委会在化州市召开行政诉讼法执法检查暨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现场座谈会。
亮点五: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工作经验被全省推广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行政诉讼法,出台了《茂名市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工作方案》。以行政诉讼互联互动机制为桥梁,不定期召开行政机关联席会议40多次,通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化州市马力坡第一、二经济合作社诉化州市政府不履行法定职责纠纷一案公开开庭宣判后,市中级人民法院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案件审理情况,分析裁判亮点。南方日报、南方农村报、茂名日报等报纸媒体及中新网、中国青年网、搜狐网等网络媒体都对此案的审理过程和裁判结果作了正面报道,社会各界纷纷赞扬法院公正判决、化州市政府敢于担当,突显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对化解纠纷的良好社会效果。市中级人民法院与中共茂名市委党校签署的《依法行政教育实践基地共建协议》,将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纳入党校培训内容。市中级人民法院把组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庭审观摩作为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自教育实践基地成立以来,已组织市、各区(县级市)及经济功能区党政领导、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等500余人现场观摩庭审。目前,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升。7月6日,省人大常委会在化州市召开行政诉讼法执法检查暨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现场座谈会,向全省推广我市做法经验。
亮点六:
飙车违法犯罪得到根本遏制
今年以来,针对市区飙车现象,我市公安机关坚持“露头就打”原则,市公安局成立情报信息研判专班,由指挥中心、技侦支队、网警支队、国保支队情报信息人员,以人、车、屋、场、网,时间、地点、空间等为研判元素,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技术寻找线索,锁定目标,实施精准打击。同时,采取多警种上路查控、现场和外围抓捕、舆论围剿、黑名单管理、顶格处理涉飙人员等硬措施,实施“断腿”计划,通过“外围查缉、内围清理、中心抓捕”三大战场联合行动,围追堵截,重拳出击,严厉打击飙车违法犯罪。此外,我市公安机关通过微博、微信、网站等媒体渠道全方位对打击飙车行动进行大力宣传,发布“最后通牒”、“打击战报”、“约茶名单”等重要信息,从精神层面震慑飙车份子,得到了广大网民的支持,形成飙车声讨浪潮。10月1日至6日,全市公安机关共出动打击整治飙车警力2600多人次,设卡155个,查处涉嫌飙车40起,查扣涉嫌飙车摩托车53辆;抓获涉嫌飙车人员84人,其中刑事拘留18人、行政拘留13人、教育训诫53人,基本遏制了飙车违法犯罪活动。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李春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红军等领导都对打飙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
市司法局在全省人民调解工作现场会上介绍“以案定补”工作经验。
亮点七:
人民调解“以案定补”
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今年以来,全市司法行政部门树立并强化了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天职”理念,将“以案定补”列入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以市委办、市府办名义印发《关于开展“一村(居)一律师”工作的意见》和《茂名市村(居)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以案定补”暂行办法》,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工作。强化“以案定补”业务规范标准,注重抓好各地的规范化示范点建设,以镇(街道)带村(居)、以点带面推动工作深化。同时,加强驻村(居)律师对村(居)人民调解员法律和业务规范指导,全面提高人民调解员业务技能。强化“以案定补”案件审核与工作纪律,加强与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沟通协作,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防止申领补贴弄虚作假,每宗案件补贴需经过司法所、镇(街道)、县级司法局层级审核签字,再送交财政局审核发放。依托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以及相关实体平台的宣传报道,将人民调解工作经验、规范和典型案例进行广泛宣传。派员加入“流动党校”师资库,下基层宣讲人民调解工作;参加联合市广播电视台举办的每周一期的《与法同行》节目,采用“村村通”大喇叭实时播放。借力“以案定补”政策,进一步夯实人民调解工作基础。在今年8月26日召开的全省人民调解工作现场会上,我市“以案定补”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并得到省司法厅领导的表扬。
亮点八:
大井镇“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高州市大井镇统筹谋划、协调推进,组建30多个微信工作群,巧用微信群助推综治网格化管理。一是巧用微信快捷性,确保及时掌握矛盾纠纷化解情况。通过日常巡查,网格员及时向村(居)委会主任报告本网格内的矛盾纠纷排查情况,再由各村(居)委会主任每天按时发布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进展,让镇主要领导第一时间掌握工作信息和工作进度。二是巧用微信直观性,对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快速处理。建立微信群后,网格员碰到难题只要拍图上传到微信群,有关人员就会告知网格员怎么做。一对多的直观交流模式,大大地节省了沟通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巧用微信易操作性,促进日常工作交流零距离。该镇因地制宜,按照村(居)干部分片管理的原则,把村(居)干部及其分片管理的责任区划分为1个网格并担任网格员,形成了“以人定格”的运作模式。大井镇通过巧用微力量,着力打造中心升级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来,全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及隐患133宗,成功调处130宗,成功率98%,其中,通过微信平台排查矛盾纠纷及隐患58宗,成功调处58宗。今年9月,省委政法委简报(“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专刊?第19期)刊发大井镇试点经验。
亮点九:
念活“七字经”
切实做好安置帮教工作
我市的服刑人员信息核查已进入常态化管理,核查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据省司法厅2015年4月全省基层工作会议材料通报,2010—2014年,茂名市服刑人员信息核查率居全省第一,是全省唯一一个达到100%的地级市。省综治委特专办在2015年12月初的随机抽查中,茂名市的服刑人员信息核查率达到了98.62%,排名全省第一。一是扭住一个“重”字。即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各区、县司法局局长,各基层股长召开现场会,各单位主要领导签订责任书,层层抓落实,限期完成服刑人员信息核查任务。二是突出一个“快”字。即信息核查工作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要求全市各安帮办每天都要登录信息管理平台,并且要在监狱录入信息后的5个工作日内完成核查任务并向监狱反馈。三是发挥一个“勤”字。即勤上平台查看。坚持每天登录信息管理系统,查看并了解掌握全市刑释人员信息核查情况。四是推进一个“训”字。即抓好培训工作。一改以往办班学习的方式,主要抓实际操作运用,采取多种办法做好培训工作。五是做实一个“报”字。即定期予以通报。每月初通报一次各区、县级市的服刑人员信息核查进展情况找出亮点,指出不足。六是强化一个“考”字。即将服刑人员信息核查工作纳入年度平安创建暨综治检查考核指标。七是活用一个“管”字。即运用中央综治委刑满释放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对刑释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通过利用该系统对刑释人员进行管理,有效地减少基层司法所的工作量,也极大地方便了上级安帮机构了解掌握基层安帮站开展安帮工作情况。
我市举办“无传销城市”创建工作现场会。
亮点十:
“无传销城市”创建工作结硕果
今年以来,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开展创建无传销城市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市采取有效措施,精心部署,指导基层扎实、深入地开展“无传销城市”创建工作,先后出台了《茂名市创建无传销县(市、区)工作方案》、《关于对“无传销城市”创建工作进行督查的通知》、《关于对“无传销城市”创建工作进行验收的紧急通知》等十几份文件,使我市的“无传销城市”创建工作能有序开展、稳步推进。各区、县级市和功能区将深入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创建无传街道(镇)”活动与“创建无传销县(市、区)”工作同时进行,在完成“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无传街道(镇)”创建工作后,稳步推进 “无传销县(市、区)”创建工作。同时,将媒体宣传、社区宣传、校园宣传等有机整合,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国家禁止传销的法律法规。采取悬挂宣传横幅、标语、出动宣传车等方式,揭露传销活动的骗人手法和社会危害,不断提高群众识别传销和防骗能力。公安机关灵活运用法律措施,以涉嫌非法拘禁、非法集资等,对有关传销人员立案侦查,并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对传销行为实行有效的打击。督促出租屋主签订防传承诺书,将出租屋按区域划分小网格,按放心户、一般户、重点户分类进行网格化管理。目前,我市“无传销城市” 创建工作已取得丰硕成果,全市5个区(县级市)和2个功能区共创建“无传销镇(街道)”110个。经市人民政府审核批准,认定茂南区、电白区、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和茂名滨海新区、高新区为“无传销区(市)”。8月10日,我市相关部门根据省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向广东省申报茂名市为“无传销城市”。
通讯员 颜庆明
-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